当前位置:名门修谱网 > 姓氏百科
淳于姓
淳于(Chún yú)姓源流单纯,源出有一: 出自姜姓,是炎帝的后代,以国名为氏。周武王灭商后,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(今山东省安丘市),建立州国,因位居公爵,世称州公。春秋时期有州公实,亡国于杞,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(今安丘市东北,原为州国都城),后来复国,名淳于国,仍为公爵,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。亡国后,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,称淳于氏。到唐代中期,唐宪宗名李纯,淳于姓的“淳”字与“纯”字同音,遂在避讳之列,乃去淳为于姓。五代以后,有于姓恢复祖姓,仍复姓淳于。
淳于氏
淳于公
山东、重庆、四川、安徽、湖南、河南、吉林
淳于髡、淳于越、淳于恭
齐郡、河内郡;河内堂、齐郡堂、德感堂
待补
得姓始祖
得姓始祖 淳于公。从《水经注》上推敲,可以知道淳于这一姓氏的缘起。周武王时,淳于公受封于斟灌国,号为淳于国,后世子孙“以国为氏”,而姓淳于。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。据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记载,唐宪宗年间,因要避御名,而改为于氏。古代的斟灌国,根据考证,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,这里便是淳于氏人家的老家。故淳于氏的得姓始祖是淳于公。 各支始祖 淳于清太:字号失纪,湖南淳于氏一世祖,生于元末遭兵乱,家尽失其所在,唯避乱走蜀,太祖定鼎,言旋南归,迁湘阴县西乡,落业大施塘。遂世族于斯焉,后嗣子孙,不穷于所远,因以淳于清太为迁湘始祖。 展开
字辈信息
待补 展开
迁徙分布
迁徙分布 淳于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,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五位门阀。淳于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,将远古时的炎帝的后代人,封于州邑,让他们建立了州国。还同时封为公爵,于是州国的君主就称为州公。州国那地方,就在现今山东省安丘县。安丘县的东北边,至今还有个淳于城,这个淳于城,原来就是州国的都城。州国经一度亡国又复国,复国后就称为淳于国。再以后,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。淳于氏望族居齐郡(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)。后来因徙迁,有的于河内郡为望族(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一带)。 今在山东省的龙口市,重庆市的南川县、万盛区、渝北区、北碚区、綦江县、彭水县,四川省的泸州市、广元市苍溪县、盐亭县、绵阳市、达州市、仓溪县,安徽省的宿州市,湖南省的岳阳市湘阴县,河南省的郑州市,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,北京市,贵州省凯里市等地,均有淳于氏族人分布。 展开
郡望堂号
郡望 齐 郡: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,后改齐郡,治所在临淄(今山东淄博),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、广饶、临朐等县地。唐朝玄宗天宝元年(壬午,公元742年),改为青州北海郡,属河南道,县为属。唐肃宗至德二年(丁酉,公元757年),北海郡仍改为青州。唐朝宗永泰元年(乙巳,公元765年),道改为军,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,治所在益都,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。 河内郡: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以南、以西为河外。春秋末期楚、汉之际,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,治所在怀县(今河南武涉),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、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,包括汲县。魏文帝黄初年中,河内郡析置朝歌郡(今河南淇县)改属冀州(今河北冀县),四县随之改属、后又回归河内郡。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(今河南原阳)、原武、阳武三县。属兖州(州治廪丘,今山东鄄县)陈留国的有封丘、酸枣、平丘、长垣四县,属兖州东郡的有燕。西晋时期移治野王(今河南沁阳)。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,隋、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。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。明、清两朝为怀庆府,河内县之名不变,常为治所。民国政府时,改河内县为沁阳县。 堂号 河内堂:以望立堂。 齐郡堂:以望立堂,亦称临淄堂、北海堂。 德感堂:后汉时有淳于恭,清净不慕荣利。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,将要被烹,他要求替哥哥死,盗贼很感动,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。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,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。 展开
宗祠通用联
滑稽载传; 博士知名。 ——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大槐国梦婚公主; 太仓长幸育女郎。 ——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保障拜登州刺史; 昆弟皆隋季忠臣。 ——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保障拜登州之刺史; 昆弟皆隋季之忠臣。 ——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。上联典指唐·淳于难,下联典指唐·淳于朗。 学擅纵横,讽谏罢通宵之饮; 医传素问,缇萦有少女之贤。 ——佚名撰淳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战国·淳于髡,滑稽多辨,宣王好隐,又好为长夜之饮,髡说之隐,并被听从。下联典指汉·淳于意,少喜医方术,尝得罪,其女缇萦上书请代父赎罪,文帝为之除肉刑。 展开
姓氏动态
  • 暂无内容,敬请期待
姓氏名人
  • 暂无内容,敬请期待